夏日炎炎,天气日渐闷热潮湿,蜱虫进入繁殖活跃期。蜱虫作为一种重要的病媒生物,常通过叮咬吸血传播多种病原体(病毒、细菌、寄生虫)。可引起过敏、溃疡或发炎等症状,一般较轻微,但是在传播疾病方面,蜱虫的威力不可轻视!
01
蜱虫是什么?
蜱虫,又称壁虱、扁虱、草爬子等,主要分布在草地、农田、森林等草木茂盛的地方,也可寄生在牛、羊、狗、鼠等动物的体表。蜱虫常呈红褐色或灰褐色,长卵圆形,背腹扁平,从芝麻粒大到米粒大不等。蜱虫通过叮咬和吸食宿主血液为生,吸饱血后,虫体膨胀如黄豆大小。春季到秋季是蜱虫的活动高峰期。
02
蜱虫叮咬后有哪些危害?
蜱虫可传播多种疾病。蜱虫可携带83种病毒、14种细菌、20种立克次体、18种螺旋体和32种原虫等多种病原体。通过吸食大量血液,损伤宿主皮肤,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、森林脑炎、蜱传出血热、Q热和莱姆病等自然疫源性疾病,给人类健康及畜牧业带来很大危害。
目前,我省主要流行的蜱传疾病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,居住于合肥、六安、安庆、滁州和马鞍山等地山区和丘陵地带的农村居民多发。
03
如何预防蜱虫叮咬?
保持家庭周围的环境卫生。及时清理庭院内外的杂草、垃圾,打扫禽畜圈舍等,避免蜱虫孳生。
家畜、家禽等采用圈养方式,减少野外放牧。若发现家中宠物、牲畜有蜱虫寄生时可以用杀蜱药剂进行喷洒涂抹。
避免长时间在草地、树林等环境中坐卧停留。蜱虫一般生活在野外树林、草地中,通常在草尖及灌木枝叶的顶端等待宿主,因此应尽量远离野草和灌木丛。
野外劳作时,注意做好个人防护。野外作业时建议穿长袖、浅色、表面光滑的衣服,将双袖口、双裤脚和领口等处扎紧,不穿凉鞋,裸露在外的皮肤涂抹含避蚊胺(DEET,只推荐2岁以上年龄的人员使用)的驱避剂或花露水等。
户外游玩时,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用杀虫剂浸泡或喷洒,如氯菊酯、含避蚊胺的驱避剂等。
户外活动返回家后,应仔细检查身体上是否有蜱虫附着,检查的重点部位为头皮、耳后、腋窝、腰部、腹股沟、大腿内侧及腿窝等部位。
04
被蜱虫叮咬后,应该怎么处理?
若有蜱虫已钻咬入皮肤,不要生拉硬拽,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,也不要用火烧蜱虫的屁股,蜱虫没有痛觉神经,轻微灼烧,它不会出来。可用酒精涂在蜱虫身上,使蜱虫头部放松或死亡,再用尖头镊子取下蜱虫(镊子尖尽量靠近皮肤,然后紧紧夹住蜱头部或靠近头部的地方,垂直向上缓慢用力,不要扭转或猛拉),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,然后用碘酒或酒精局部消毒处理伤口,建议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进行处理。
在叮咬后的2周内应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,期间如出现发热、乏力、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症状,应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。